炎癥指標“排頭兵”——我院全新開展“白細胞介素6”檢測
作者:本站
時間:2024-09-01 17:04:00
點擊數:
175
??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感染病原的早期檢測,對臨床診斷和和治療極為重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避免抗生素濫用,減少耐藥菌的發生。白細胞介素-6(IL-6)作為炎癥標志物的檢測排頭兵,在細菌感染、敗血癥、腸炎、心血管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急性和慢性炎癥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及臨床意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進一步增強臨床診斷能力,提升檢驗質量水平,滿足群眾就醫需求,荊州市荊州區皮膚病防治院檢驗科升級換代,引進全新儀器設備——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開展炎癥標記物白介素6(IL-6)檢測,從而為患者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炎癥指標“排頭兵”
??白介素-6的重要作用
??臨床上通過對患者體液中IL-6水平的檢測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
??感染性疾病:當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侵襲時,白介素6水平會迅速升高,從而觸發免疫系統的應答機制。因此,通過檢測白介素6的水平,醫生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敗血癥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當人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時,白介素6水平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白介素6水平往往升高。臨床上,通過檢測白介素6的水平,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統狀態,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線索;
??腫瘤疾病:研究發現,白介素6在多種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升高,如肝癌、肺癌等。因此,白介素6可以作為腫瘤疾病的指示劑之一,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腫瘤狀況;
??心血管疾病:白介素6水平升高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通過檢測白介素6的水平,醫生可以評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指導;
??早期預警膿毒癥,危重患者早期識別:IL-6檢測對早期新生兒膿毒癥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對于足月兒與早產兒,無論是早發性細菌感染還是晚發性細菌感染,敗血癥組血漿IL-6水平均較正常對照組和恢復組顯著增高,并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器官移植后并發癥:移植排斥反應是器官移植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對移植的器官產生攻擊。白介素6在移植排斥反應患者的血液中也會呈現升高趨勢,因此可以作為診斷該并發癥的輔助指標之一。
??白介素-6的臨床意義
??可以用來評價感染嚴重程度和判斷預后,動態觀察IL-6水平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進展和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炎癥發生后,IL-6率先生成,2h即達頂峰,感染未控制時,IL-6會持續高表達。相比PCT的24h半衰期,IL-6半衰期僅有1h,故在感染控制后下降更快、幅度更大,有利于臨床確認感染程度和療效。
??早期預警膿毒癥,危重患者早期識別。IL-6檢測對早期新生兒膿毒癥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對于足月兒與早產兒,無論是早發性細菌感染還是晚發性細菌感染,敗血癥組血漿IL-6水平均較正常對照組和恢復組顯著增高,并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檢測IL-6動態變化,判斷感染情況及時合理調整抗生素的使用,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政策和專家共識
??2015年國家衛計委下發國衛辦醫函[2015]252號文,《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及《重癥醫學專業質量控制指標》都明確規定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檢測指標應包括各種微生物培養、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感染指標的血清學檢驗。
??《感染相關生物標志物臨床意義解讀專家共識》指出:“多個指標的聯合檢測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可提高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和預后判斷價值。”
??2021年2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抗菌藥物使用前對降鈣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兩項感染/炎癥血清學指標的檢測被列入2021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10大目標,并被重點考核。
??為順利通過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廣泛開展白介素-6檢測項目,我院檢驗科進行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操作流程與實施方案,并廣泛進行了項目交流與人員培訓;同時,還制定了安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確保檢測過程全程安全可控。
??目前,該檢測項目采用全血模式,可批量檢測多人,20分鐘內可出報告,滿足門診、住院患者個性化需求。
??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近年來,荊州市荊州區皮膚病防治院始終保持敏銳的行業洞察力,不斷吸納新技術、更新設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專業、安全、舒適的一站式醫療服務;同時,不斷涵養風清氣正廉文化,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全力推進群腐整治工作落細落實,不斷增強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